《接苹果》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05-25
教学对象 | 五年级学生 | 课时 | 1节课(40分钟) |
教学内容分析 | |||
本节课内容属于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它是选自于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实验教材(南方出版传媒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上册第十课《接苹果》。在内容上,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编程猫的舞台坐标、掌握角色的添加和移动、变量的应用、广播的发送与接收和初步掌握循环结构程序和条件判断程序的编写的基础上,教会学生使用克隆积木克隆角色和控制克隆体,为学生学习制作接苹果小游戏做准备。本节课教材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寓教于乐的图形化编程环境,通过编程游戏框架的构建及编程游戏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可视化编程打下基础。 | |||
教学对象分析 | |||
在本课学习之前,五年级学生具备理解基本的计算机编程概念的认知水平,掌握了角色的添加和移动、变量的应用、广播的发送与接收等积木块的使用方法,会结合循环结构和条件判断结构调整角色的位置和大小、用变量存储数据、启动广播运行某个事件,对本节课学习使用克隆积木克隆角色和控制克隆体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对可视化程序编写游戏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喜欢观察、自主探究和动手操作,乐于进行展示自我和团队合作。 | |||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用克隆积木指令克隆角色。 2.学生能够正确调整克隆体出现的位置和大小。 3.学生能够使用循环和条件判断指令灵活控制克隆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克隆积木指令克隆苹果,掌握控制角色的方法。 2.通过观察,可以使用随机数移动角色坐标并调整克隆体苹果出现的位置。 4.通过互助与交流,构建编程游戏框架及设计编程游戏,获取计算思维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克隆和控制克隆体指令,利用计算机程序创作出接苹果小游戏,主动学习图形化编程语言。 2.通过学习循环和条件判断指令,感受克隆带来的数据之美,形成一定美感。 3.通过互助交流和动手操作,学生更加愿意与同学交流和动手操作。 | |||
教学重点难点 | |||
重点: 1.克隆角色。 2.调整克隆体位置和大小。
难点: 1.控制克隆体。 2.构建接苹果游戏框架。 | |||
教学方法 | |||
在本节课中,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通过“克隆小动画”导入,创设接苹果游戏情境,提出创作接苹果游戏的任务,引导学生分析编程游戏框架的构建及编程游戏的设计,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协作完成接苹果游戏,会使用克隆积木克隆角色和条件判断积木控制克隆体,建构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解决思维。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 说一说 知多少 (3分钟) | 1.提问:你们知道克隆是什么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动画,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动画中哪里使用了克隆? 2.播放动画《克隆能量波》 3.提问:动画中能量波是怎样产生的? 4.讲解什么是克隆积木 | 1.回答什么是克隆 2.带着问题看克隆动画 3.回答能量波是克隆产生的 | 由动画直观导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对克隆的认知情况。
通过讲解克隆积木,让学生了解克隆积木的作用。 |
(二) 看一看 知克隆 (3分钟) |
|
| 创设游戏情景,让学生通过观看来分析介绍游戏设计,同时引出克隆积木的使用,为编程做准备。 |
(三) 试一试 学克隆 (7分钟) |
| 1.打开编程猫源码编辑器,添加苹果树背景和苹果角色。 4.完成任务一:制作克隆苹果,显示舞台坐标尺,规划苹果随机出现的位置并动手添加随机出现脚本,让苹果不断地从舞台顶部冒出来。 | 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克隆,引导学生思考并调整克隆的新角色出现的位置。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明确任务、分析任务、自主探究完成任务,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
(四) 做一做 学控制 (15分钟) | 1.提问:苹果怎样从顶部掉下去? 2.提问:怎么统计分数? 3.提出注意事项:克隆体会消耗内存,用完后要及时删除,否则游戏会变得越来越卡。 4.任务二:用方向键移动涂鸦狐接苹果,接到一个苹果得1分。 5.分析流程图和使用到的积木块 | 1.回答可以通过改变y轴坐标让苹果掉下来。 2.回答可以使用变量来统计分数。 3.了解制作时克隆体的注意事项。 4.小组分析任务,动手制作接苹果游戏。 | 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明确接苹果的原理和制作流程,通过互助与交流,构建编程游戏框架及设计编程游戏。 |
(五) 比一比 谁最多 (2分钟) | 计时。1分钟内哪个小组接到的苹果最多? | 开始玩自己制作的接苹果游戏。 | 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制作成果,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
(六) 试一试 敢创新 (7分钟) | 1.播放《接苹果游戏2.0》, 2.任务三:大胆创新,完善接苹果游戏。 提示:树上怎么掉下来大小不同的苹果;接住不同大小苹果得分一样吗,如果没接住要不要扣分;当分数达到满意分数时,要不要来点奖励?或者进行其他创意。 3.巡视,关注典型作品。 4.请学生展示,根据评价表让学生评出最好的2个作品。 | 1.根据游戏2.0和教师提示,小组协作,大胆创新,完善接苹果游戏。 2.展示分享作品,互评。 | 落实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制作出更多个性化的接苹果游戏作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
(六) 说一说 谈收获 (3分钟) |
| 1.学生谈收获,并完成自评表。 2.课后继续完成更有创意的作品。 | 总结这节课的收获,课后延伸应用。 |
教学评价 | |||
| |||
板书设计 | |||
涂鸦狐接苹果
| |||
教学反思 | |||
优点: 1、通过《克隆能量波》动画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在教师的引导下,先分析程序流程,再让学生亲自动手编写程序创作游戏,帮助学生构建游戏框架再设计游戏。 3、设计由浅到深、从易到难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按照“游戏1.0——游戏2.0——游戏3.0”的流程,逐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4、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方法,完成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不足: 1.教学过程中,没有特意强调如果不删除克隆体会消耗内存。 2.评价环节还可以设计更多元化量表 改进方法:
|